一般說色溫拍攝,其實有點誤差
應該說非平常的色溫(大白天下約5000~5500度)拍攝
例如夜空,黃昏,日出等
因為在此色溫下所呈現的色調與一般日常所見的色調不近相同
且顏色更趨飽和與濃烈,因而很吸引攝影人士去嘗試
如下
1-晨之玉山杜鵑
2-日出
深澳漁港
拍攝晨昏,大家如果有135備機或測光表最方便,一台已經取好景就不要再為了測光而又去動雲台,直接由測光表提供資訊就可開拍
太陽下山或日出都在瞬間,雲彩變化萬千,稍縱即逝能多拍幾張都是福氣,不要每次為了測光用同一台機器搖來搖去則事半功倍
一般言,有水面反光之景上下大約差1.5格
下面是一般地景沒反光的話約差4-5格
找好了光差分界點後,可用半邊減光境或黑卡,從此處分開曝光,記得先預縮光圈由觀景器看才會正確,如用黑卡則須上下搖晃,避免產生接縫的破綻
下面這張demo就是差5格
和平島公園日出(光差5格)
下面這張是光差1.5格
還有就是要有天地之差異
下半部要讓它少曝光1/3~半格
才會有天亮地暗之感覺,否則會很怪異
燭臺雙嶼清晨(光差1.5格)
彩色攝影基本的控制就是各色系中明度的控制
有時我們發現明明是藍天白雲但拍出來就是天空白白的--如果是對著地面測光
或是藍天白雲很美,就是地面黑黑的--如果是對著天空測光
這就是各色塊間之明度差異太大,不平衡
不管各種顏色,只要明度太高都會淡掉,白掉
拍照時只要對著大約第5階測一下光,其他亮的如果有超過2格或暗的有負2格以上,基本上都會因過曝變成白色或欠曝變成及黑色,一張正常照片應該沒有充斥著大面積的0-1階(近黑)或9-10階(近白)
除非像拍雪景80%都是+2格,因為雪本就是白的
所以說拍色溫就是怕天空白掉才遮黑卡,風景怕藍天白掉必須用偏光鏡(pl對沒偏光效果的約-1.5格,極度偏振時可-2.5格,於是校正可達1格),另外也可偏掉樹葉的反光使樹葉更綠,偏掉水面反射光可使水更通透,甚而使水底石頭,水草等能清析呈現
又像拍夜景,黃昏就要到,用雙重曝光方法先拍地景一張,等天都暗了,燈光出來了再曝第2次,這樣地貌有了,燈光有了,才不會有大量的黑色塊存在畫面
如下
永安漁港
黃昏時先曝天空一次(記的要減曝約0.5-1格,否則加2曝時天空會太亮不像夜景)此時地景明度很低,會呈現剪影,對畫面不會影響
等天色都暗了,燈光也開了再第2曝,這樣出來的照片才不會天空黑壓壓一片沒什美感了
這張也是2曝手法
只是這張第一曝時還必須先遮黑卡,因為當時天空亮度高地景低
等到天都暗了,星星出來了再2曝
這張很可惜,大夥兒都凍壞了提早收機絲,只曝了15分
原先計劃60分,那麼星跡將更長更漂亮!
合歡主峰雪景星軌
還有一般第2曝時因為時間較長
所以須考慮交互則不軌問題,需要適度作補償(以測光表測光時,如果同一點已經拍過多次則紀錄經驗值最好)各軟片不同要個別依特性處理
下面是補償數據
RVP 50度
4S--5S
8S--12S
16S--28S
32S--60S
64S--150S
90S--240S
120S--360S
180S--580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RVP&RAP-100
1/4000~32S--不用補償
60S--85S
120S--180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RVP-100F&RAP-100F
1/4000~16S--不用補償
30S--48S
60S--105S
120S--240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E100S/VS
15S--18S
30S--40S
60S--80S
90S--130S
120S--210S
180S--360S
下面這張一曝時也須減光半格左右,否則再加上二曝時的微光會使天空過曝
台北東區夜景
最後感謝您的光臨與指教
謝謝!
也歡迎參觀我的手札藝廊及Flickr相簿
http://dgphoto.photosharp.com.tw/DGPHOTO/PublishList_view.aspx?ViewType=Thumb&qid=15&qstr=sunshine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sunshine_chuang/
|